» 您的位置: 首页  资源共享中心
教师上课之前需要思考的若干问题

发布时间: 2020-04-08 浏览次数: 541

     

    上好一门课,是任课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。上好一节课,是上好一门课的基点。教师上好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学懂学好,其前提条件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课程的教学设计。

      好的教学从问题开始,学生的学是如此,教师的教也是如此。

 

第一部分 开课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

针对一门课,在开课之前及之初,请考虑:
一、总体定位方面

 1
、这门课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如何?包括:
 设置这门课的目的是什么?
 学生是否具备了本课程所需的基础(应做实际调研)?
 这门课程对后续课程有何影响?
 若为通识课程,这门课对本专业以外的学生意义何在(如拓展视野,提升思维水平,丰富认知结构……)?

2、选课的学生有何特点?其本学期的总体学习压力如何? 若课程以外语为教学语言,学生的外语能力是否足够(应做实际调研)?若不够,如何应对?

3、是否通过多种途径了解过学生学习这门课可能会遇到的难点?如何应对这些难点?

4、根据课程定位和学生特点,应如何设定这门课的教学主线(主要理论、重要内容、表达顺序……)?

5、选用的教材或资料是否与课程定位及学生基础相适应,还有更好的选择吗(应做国内外多方调研)?

6、这门课以往的教学中有何可改进之处?

 

二、学习目标方面
 1
、通过这门课的学习,学生应该强化哪些思维模式(如逻辑推理、想象力、不懈质疑、包容异见
……)?

2、课程结束时,学生应该能够自行梳理并表达出什么样的知识体系(主要知识点及其相互间的逻辑关系)?

3、学生应该取得哪些学习成果(作业、作品、考核成绩……)?其水平如何?是否与课程定位相符?

4、期待学生在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上发生何种变化(如激发起了……兴趣、矫正了……态度、认识到了……意义等等)?

 

三、教学活动方面
 1
、为达成上述学习目标,教学重点应有哪些?

2、如何让学生知晓并认同课程的学习目标、要求和自身责任?

3、如何根据教学重点和学习难点,为各部分教学内容分配时间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或表达方式?

4、怎样为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提供最有效的帮助?
 怎样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?
 能否尽可能地让课程内容可视化,以帮助学生学习?
 设置哪些相关情境(生活经验、既往知识、真实问题、学科前沿……)会有利于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?
 怎样引导学生及时输出所思所学(提问、讨论、测验、作业……)以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?

5、教师应以什么样的言传身教和思维方式来对学生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施加积极影响?

6、安排哪些学习活动(如讨论、小组活动、展示报告……)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?

 

四、学习效果评价方面
 1
、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和呈现出的思维模式(如观察哪些现象、布置哪些作业、组织哪些测验
……)?

2、如何判断学生对这门课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达到了预期目标(如借助于学生做的思维导图、创作的作品、考试考核……)?

3、如何评价学生学习成果(作业、作品、方案、报告……)达到的水平?评价标准是否与设计的学习目标相对应?

4、如何了解和评价学生在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上发生的变化?

5、按上述方法进行评价,能否保证学生成绩分布的合理性?

 

第二部分 上课之前需要思考的问题

每节课上课前,请考虑:

一、总体定位方面

1、这节课在整门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(如:全课鸟瞰、引入新知、巩固旧知、融会贯通……)?

2、这节课的教学主线(教学内容及进程)是什么?

3、学生是否已经做好了学习的准备?可能的难点及应对策略是什么?

4、这节课应为下节课做些什么准备(如课后作业,知识铺垫……)?

 

二、学习目标方面
   本节课后学生应该能够:

1、基于自己的理解向他人讲清楚哪些知识?

2、会应用哪些原理、方法、技术、技能……

3、在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上发生何种变化?

 

 

三、教学活动方面

1、哪些教学活动最有利于达成上述学习目标?

2、怎样合理分配这节课的时间?

3、怎样开始这节课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?

4、相关的知识可以借助视觉工具表达吗?

5、可以设计一些什么样的情境(如结合学生既往知识、生活经验等讲故事、提问题、……)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教学内容(尤其是重点和难点)?

6、可以通过哪些活动(提问、讨论、小组活动、展示报告……迫使学生输出自己的所思所学并使你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?你准备了哪些预案来引导学生渐进思考?

7、怎样对学生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施加积极的影响(如教师表现出对所教内容的热爱及严格、认真的科学态度,……)?

 

四、学习效果评价方面

1、如何判断学生是否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(如通过课中提问、讨论;课间交流;收集小纸条;要求学生画思维导图;布置并及时批改作业……等)?

2、如何根据学生表现适时调整教学内容、方法与课程进度?

 (转自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网站)